无人机“黑飞”扰乱空中秩序 反无人机势在必行

发布时间:2021-02-07 19:19:102
近年来,无人机行业在军用和民用领域均取得蓬勃发展。民用领域,无人机在农林植保、抢险救灾、物流运输、安防巡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军用领域,无人机因拥有高空、高速、隐身、长航时等特性,在战场监视、情报搜集、电子侦察、指控通信、电子攻击、火力打击等领域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任务。

与此同时,随着各种操纵方便的遥控直升机、多旋翼飞行器日渐普及,“黑飞”无人机干扰航空秩序、窥探他人隐私等事件频发,对重要地域安全保卫、治安管理等构成了严峻挑战,引发各国对反无人机系统的高度关注。特别是现在利用现代技术研制的无人机群可在不受人类监控情况下自主飞行、自动攻击目标。这些无人机携带危险性配件后,随时可变身为新的大规模杀伤武器,对目标或目标区域造成巨大杀伤。

除因操作失误等因素造成无人机事故外,从技术层面上无人机也面临更大的考验。1)基于无人机自身的特点存在的安全问题。如无人机的操控和巡航需要无线信号的操控以及GPS信号的导航,对无线信号的干扰、入侵、GPS 欺骗等。在2015 年GeekPwn 的开场表演项目中,一架正在空中飞行的大疆精灵3 代无人机在几分钟内被“黑客”利用一系列漏洞成功劫持。“黑客”利用通信所用跳频序列太短并且在出厂时已经固化等弱点,夺得了无人机的控制权。2)无人机与应用结合存在的安全问题。如使用高清摄像头、甚至热成像摄像头的无人机航拍侵犯隐私;无人机作为传感器网络的数据采集点,需要安全协议在和传感器交互的过程中确保身份的认证、数据的安全传输等功能;无人机自组网或者作为网络节点的安全。消费级无人机由于体积小、操作简单、飞行高度低、地物遮挡多,空军和雷达设备无法覆盖,容易被用作运载爆炸物、投放生化毒剂、散播传单,严重威胁重大活动、重点区域的安全保卫工作。防范处置消费级无人机的干扰破坏,已成为重大安保活动的世界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