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分析丨反无人机技术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3-02-28 14:16:442



近年来各国纷纷推出应对无人机威胁的策略。美国军方将无人机列为最具破坏力的空中威胁之一,并制定出《反无人机系统战略》予以应对。俄罗斯军方将无人机防御作为重要任务,并在叙利亚战场上演练反无人机技术。英国则将应对蜂群无人机列为重中之重,探索使用射频抑制器干扰蜂群无人机链路的方法。


在民用领域,由无人机造成的个人隐私泄露、危害民航飞行安全等事件也日益增多。因此,对反无人机技术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


从广义上讲,反无人机解决方案和措施可分为三种类型:检测、非交互措施和拦截。应对无人机威胁的第一步是利用声学、热学、雷达、视觉等传感器或无线电频率(RF)检测到无人机的存在。由于这些属于非侵入式检测工具,因此通常不仅对政府机构、警察和军队开放,而且也对公司和个人开放。一旦识别出恶意无人机并认为其正前往受限或易受攻击的区域,可以采取两种方法来应对威胁:1)采用非交互式措施来减少无人机对设施的影响;2)立即采用拦截方法,将无人机移除。




考虑到拦截工具的法律限制和昂贵程度,许多场景下通常首先采用非交互式反无人机措施,包括发出警报或遮挡窗户以中止间谍活动、关闭WiFi以避免网络攻击等。在拦截措施中,向无人机发射大功率射频信号,可扰乱通信,使其无法执行任务或坠机;由传统防空火炮、导弹组成的拦截火力网,是目前应对无人机作战的主要手段之一;激光束在应对“低慢小”无人机时,展现出快速、灵活、精准、效费比高等优势。


上述提到拦截方法各有利弊,未来反无人机技术预计会在以下两个方面进一步发展:



1、更加具有针对性


目前对无人机的信号干扰一般是针对指定频段进行信号干扰,例如消费级无人机大多数都工作在2.4GHZ频段,不同国家频段不同。这种攻击手段容易干扰正常工作的WiFi及蓝牙信号,甚至是合法飞行的无人机。为了克服这些缺点,首先需要针对特定型号无人机的信号特征进行分析来获取到相关信息,如频率特征、跳频参数、导航类型等,在完成分析之后可以对某种型号的无人机进行有针对性的信号压制及欺骗,甚至劫持无人机。


2、更加智能化


地面的反无人机武器使用激光或者导弹直接打击无人机使其坠毁,但是由于无人机技术不断发展,无人机的速度和操作范围也在不断增大,这就需要反无人机武器有能力对快速移动的无人机进行有效攻击,未来的发展方向必然是自动化的发现、识别、跟踪无人机目标,包括使用光学传感器或雷达来侦测和跟踪无人机,并有针对性地攻击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