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通常是指距地平面垂直距离1000米以内的空域,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实际需求可延伸至3000米。低空经济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导,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均能深度融合。
通用航空是低空经济的主体,除了公共航空运输,它涵盖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飞行活动。由此,低空空域具有比地面交通更高维度、更丰富多样的产业和应用前景,低空经济更有实现超万亿级产业规模的可能。
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低空制造产业
主要是为低空飞行活动提供航空器等产品和服务,包括面向通航、警务、海关等方面的各种航空器,相关零部件,机载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等。
低空飞行产业
作为低空经济的核心产业对整个低空经济发展起着牵引和带动作用,可以按照生产作业类、公共服务类、航空消费类等细化产业门类和服务链条。在生产作业方面,主要是为工农林牧渔等提供各种飞行作业活动,包括农林飞行、牧业飞行、渔业飞行、航空探测、石油服务、电力作业等;在公共服务方面,主要是面向相关单位乃至整个社会提供各种航空服务性飞行活动,包括应急救援、医疗救护、短途运输、航空运输、航空物流、警用飞行、海关飞行、政务飞行等;在航空消费方面,主要是面向各种消费群体提供消费性航空活动,包括飞行培训、空中游览、私人飞行、航空运动、娱乐飞行等。
低空保障业
即大力发展为低空飞行和空域安全提供保障服务的相关产业。包括通用机场、直升机起降点、飞行营地、飞行服务站、维修基地、通信、导航、气象、油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也包括低空空域管控系统、无人机飞行信息系统、无人机反制系统等的建设与运行。
综合服务产业
这类产业可涵盖所有支撑和辅助低空经济发展的各种服务性产业,主要有航空会展、广告、咨询、科教、文化传媒、信息、租赁、保险、中介代理、社团服务等门类。
从全球来看,美国、加拿大、巴西、法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通航产业发展处于领先地位,产业规模占全球比例近80%,其中,美国占据了其中半壁江山。据美国通用航空制造业协会(GAMA)测算,通航产业2019年为美国创造约2470亿美元的经济贡献,约占美国GDP的1%,提供了约120万个就业岗位。目前,欧美发达国家以通用航空为依托,将低空旅游产业作为提升旅游体验和丰富旅游资源的重要载体,直升机空中游览在美国、日本、新西兰等多地均为热门旅游项目。巴西是世界通航产业大国,国土面积与我国相近,其通用航空器保有量现位居全球第三,境内约有3350个通用机场,构成了高效的通用航空交通运输网。公务飞行、空中出租和农林作业是目前巴西最主要的通用航空活动。此外,航空测量、航空快递、航空摄影、空中广告、气象探测、空中巡查、空中拍照、空中消防等通航活动在巴西也非常活跃。
2016年5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地级以上城市拥有通用机场或兼顾通用航空服务的运输机场,覆盖农产品主产区、主要林区、50%以上的5A级旅游景区,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通用航空企业。根据民航局通用航空管理系统数据统计,全国通用机场截至2022年10月已达389个;通航企业截至2022年8月已达665家,年增长16.9%;通用航空器数量近10年来增长了近30%,截至2021年底在册总数为4573架;无人机运营企业截至2022年8月已达14355家。相关预测数据显示,到“十四五”末,我国低空经济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到3万亿至5万亿元。